《专业八级未必能当好翻译》——南方日报的一篇报道
英语学得好不好广交会上拿来“遛遛”就知道
核心提示
每逢广交会,举着牌子在交易会门前求职“翻译”的大学生都会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今年的交易会更是引来了湖南湘潭大学等在内的外地高校外语专业在校生。外语专业学生是否一定能做好翻译?过了专业八级就能“通吃”?在广交会的舞台上,很多学生收获着金钱,收获着翻译经验,而有些人则是收获着教训,收获着困惑。
我们看到,虽然广交会展区外站满了举着牌子充满自信的外语高手,不少用人单位还是在感叹“千金难求好翻译”;一方面全民学外语,一方面又好的翻译人才奇缺。在外语专业越开越多的同时,用人单位“英语专业八级不一定就如大专生”的论断,则在让人反思传统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做翻译日薪可达5位数的今天,能做到“信、达、雅”的翻译人才却似乎越来越少,如何才能做一名成功的翻译人才?我们也在寻找着答案。
译者之惑
这几天,广州某著名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小高特别苦闷,广交会上因为翻译出错而遭痛骂的经历让他对自己的一切都产生了怀疑:“我都过了专业八级了,为何还是做不好小小的交易会翻译工作?”而事实上,“牛刀小试”中遭受挫折的外语院校高才生们不止小高一个
故事一: 英语高手“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
小王是广州某高校英语专业2003级的研究生。2003年本科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从湖南一所高校考到广州。小王说,去年秋交会的翻译经历对她而言,犹如“恶梦一般”。谈及那次翻译经历,学了近12年英语、专八考78分的她却连称“无比尴尬”,甚至感觉“自己有点笨”。
在广交会展区外举牌的时候,小王说自己“当时还挺自信”。到了第二天下午,她还是无人问津,正当她不知所措时,一家成都的电子公司请她做“馆内翻”。然而,当小王看到该公司的样品说明书时,却发愁了。因为平时没有接触过,好多设备的中文名字小王就看不明白,更不用说英文翻译。
果然,尽管小王临时记忆了一番,但在展馆里国外客人来的时候,她还是经常无法把英文名称跟中文对上号。公司的工作人员虽然口语不行,但专业名词却很熟悉。开始两天,每次小王支支吾吾的时候,他们就把“话接过去,让我挺尴尬的”。
“我一直祈求能平安度过每一天,然后回去给自己充电”,可到了第4天,小王却陷入了更大的“挫败感”之中。“主要是由一个沙特的客人造成的!”,“他发音的时候舌头特别卷”。小王说,她在学校里已经习惯了标准“美音“或“英音”,即便在准备专四、专八考试时,训练的听力材料也是“BBC”和“VOA”等英美广播新闻,尽管语速快,但发音却很标准。然而,老板的这位重要客人的“奇怪的发音“让她顿时心慌。寒暄过后,她就顺势跟客人说自己是第一次做翻译,有不到的地方请他谅解。
“我只听到一些单词断断续续地飘来!”小王说,客人的语速虽然慢了,可是当地的口音实在太重,她好几次都没有反应过来。在说了好几次“I beg your pardon?“ 和“Pardon?”,请客人重复后,小王说自己越来越心虚,“心跳都加快了!”虽然最终生意谈成了,但经理和工作人员对她却明显冷淡了很多。
故事二: “海归也错漏百出”
“留学回来的也不一定就能做好翻译”,广州某高校外语系的刘老师告诉笔者,前不久有个从英国留学回来的翻译学硕士到他们系求职,“我们满心欢喜,结果一试他却错漏百出”。刘老师说,该求职者口语很流利,发音也很漂亮,但因为在翻译的过程中,尤其是笔译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小错误,“我们只能说很可惜,不能录取他!”
广州某进出口公司的部门经理陈先生则介绍说,曾经有熟人给他介绍了一位留学回来的女生,在新西兰拿了硕士学位回来,要到他们公司搞翻译。于是他就发了几篇试译稿给她,结果翻出来“惨不忍睹“,“要是正式稿件也是这个质量,再好说话的客户也会拒付。”
同样,在美国读了硕士回来的小徐也表达了同样的苦恼。小徐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刚回国时,由于一时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外语不错的他就当起了兼职翻译。“翻译跟口语完全不一样”,小徐说自己英文底子不错,加上在美国生活了3年,口语已经相当流利。可理工科毕业的他,中文功底不行,“做翻译很吃力!”
故事三: “从事翻译多年却只能成为机器?”
广州某翻译公司的李小姐从内地一所大学毕业以后,来广州从事翻译工作已经6年多了。李小姐说,自己是因为喜欢英语才做了专职翻译的。刚开始,她还挺兴奋的,然而几个月不到,她却一点兴趣也没有了。“我一直觉得翻译是门艺术,是需要时间精雕细琢的,可现在每天的任务量是5000字,让我真想吐。”
李小姐说,以前自己翻译完一篇作品,都特别兴奋,因为每一篇文章都经过反复思考和推敲,文字也比较“精彩、出色”,可现在基本上都是临时突击翻译,几乎没有时间经过大脑,公司还说这个很正常的,甚至“还嫌我慢”。
李小姐透露,在翻译公司里,由于翻译的大部分材料都是大众化的文件说明书之类,难度不大,所以5000字的任务额并非最高的,一些“老手”每日翻译上万字都有。“但我们每天只出‘达意’的速成品,能提高自身水平吗?”李小姐表示,跟公司的小姑娘相比,自己虽然是个老翻译了,但要达到翻译的最高要求“信、达、雅”,自己这辈子恐怕不可能了!
指点迷津
经受过多年正规的专业外语培训,或者从国外读了翻译硕士回来,又或者在翻译公司具有多年工作经验,为何他们还都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翻译人才?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为此,笔者特地采访了一些业内人士和翻译教学专家
网络、电视的流行语言“戕害”翻译人才
译者应先打好汉语功底
刘继华先生曾在美国《读者文摘》做过高级编辑,翻译出版过《跪下你的双膝》、《伊人身后》等10余本著作。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指出,“新人翻译”之所以无法在“会外语”的基础上提升自己,是因为他们的中外文两种语言的基础都不够扎实。好翻译其实不是单纯一种语言好就可以,“海归”不代表就一定他两种语言都掌握到位。
刘继华说,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翻译人才,首先要对所从事的语言有很好的把握和扎实的基础,对语言的基本文法和词汇的掌握要十分扎实,有比较好的运用和表达能力。其次,人们往往学了外文,就丢了中文,事实上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艺术,所以译者也要有很好的中文功底,能很好地理解中文的含义或能用准确的中文来表达。另外,高水平的译者还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要了解两种语言代表的两种文化内涵。
为什么很多人口语很流利,但外国人却根本听不懂?对于这个问题,刘继华指出,这跟说话者表达的语言不地道有关。“可能几个词在字典上的解释都差不多,但在外语中却相差非常大!”外语使用中很容易出现“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的错误。外语学到一定程度时,必须逼迫自己放弃原有的“中文释义”,学会用外文的释义来理解外文单词,多看原汁原味的作品。
刘继华指出,外语初学者学习外语的方式往往是孤立地背“单词”,不会把“单词”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他进一步指出,要想成为一名好翻译,应该多阅读经典著作,尤其是要多看“过去的书”!然而,在电视和网络时代长大的孩子,深受电视和网络语言的影响,或者喜欢借用一些时尚杂志的时髦用语,结果翻译得平淡如水,没有文化,语言的使用也极其不规范。
一技之长胜过一纸文凭 实用主义和浮躁作风不可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翻译理论专家穆雷教授认为,“一技之长胜过一纸文凭”!在我国,人们对翻译工作了解并不多,甚至有一些误解。比如,最常见的是,认为“学了外语就能翻译”。过了“专业四级”、“专业八级”考试就是高水平。事实上,这些等级证书至多仅是“语言能力”的证明,而不是“翻译能力”的证明。外语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只能说明他学过外语。要想外语水平高,还需要实践,包括翻译在内的各种语言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