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外国宾客当翻译

  “水立方是我最熟悉的地方,在这里做志愿者很有感觉!”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05级本科生赵旭在“好运北京”测试赛期间就在水立方做语言服务志愿者,北京残奥会期间又如愿“回归”水立方,他欣喜中满怀期待。

  语言服务志愿者,听起来是个相当专业的岗位,但在北京残奥会期间,除了例行新闻发布会有专职翻译外,只要出现其他语言交流上的障碍和问题时,语言志愿者都要随时待命,小小的语言服务工作办公室就是他们每天“蹲守”的地方。“外国观众对比赛的流程不清楚,新闻记者采访中遇到语言交流问题以及颁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语言问题,都是我们志愿服务的内容。”这个北京男孩面带笑容地述说着自己的志愿者工作。

  然而,工作并不像他的笑容那么轻松。北京奥运会期间,一位意外夺金的俄语国家运动员由于过度兴奋,迟迟无法完成赛后的例行兴奋剂检查检测,赵旭就一直耐心地陪在运动员身边帮助协调,整整5个小时滴水未进,直到这名运动员完成检测后满意离去。

  “虽然工作并不轻松,但跟残疾人运动员比起来算不了什么。”北京残奥会前,赵旭对如何为残疾人运动员服务还有过担心,但3天的比赛下来,自信而勇敢是这些残疾人运动员留给他最深的印象。“他们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却在经历磨难后变得更坚强,也更自信。”赵旭说,9月7日的一场男子100米游泳比赛中,其他选手都已到达终点时,最后一名选手距终点还有30多米的距离。“虽然只有一只手、一只脚,但他还在坚持,就在他游向终点的那半分钟里,整个水立方响彻了加油助威声,很震撼!”赵旭感慨万千。(本报记者 柴葳)

  《中国教育报》2008年9月10日第2版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