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口译员:奥运会就是我们的马拉松

 据外电综合报道:

    记者 Karolos Grohmann

    路透北京8月12日电---Bill Weber已经连续参与了十三届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然而,他并不是参赛选手,他是为参赛选手提供信息的口译员。

    Weber领导著一支拥有112名翻译的团队,他们来自18个国家,能够用包括英语、阿拉伯语、葡萄牙、朝鲜语在内的10种语言宣布选手胜利或失败的消息。

    各代表团的官员则被告知有哪些语种可以得到翻译,他们可以选择其中的至少一种发表讲话。

    Weber说,对於这些翻译来说,奥运会就像是一场马拉松,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翻译盛会,超过联合国或欧盟任何一次会议。虽然比赛只有16天,但早在比赛开始之间媒体就已经密切关注。

    “截止奥运会结束时,我们要在这待上5个星期,” 这位音色柔和的68岁老人周二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绝对是最长的一次盛会。”

    Weber是美国人,会讲多种语言,他的家族谱系可上溯至比利时和德国。他曾经做过联合国的翻译,团队成员是他亲手挑选上来的,其中很多是联合国认证的翻译,他们会在数百场记者会担任口译,内容从体育到医疗无所不包。

    “要是觉得奥运会仅仅是体育活动,翻译起来不费劲,那就大错特错了,”Weber说。

    当奥运选手在比赛前加紧训练时,翻译们也要每天花费数小时进行听力训练,提高他们对从击剑到生化固醇等术语的掌握能力。

    Weber说,因为奥运会中使用兴奋剂的案例增多,翻译的任务更重了。

    “我们必须学习医药、技术方面的术语,”他说,“他们必须做好准备。”

    如果出现突发事件,翻译们偶尔还得忍受体育官员的咆哮。

    这个星期,一位翻译参加了一个长达70分钟的新闻发布会,该发布会是有关西班牙运动员服用兴奋剂事件的。

    当时这位翻译被迫用极快的速度翻译完一次长达7分钟的答问,而这不过是他们面临挑战的一小部分而已。

    给中国官员做翻译的话,几乎没有任何发挥的余地,只能照字面翻译。Weber说:“中文翻译员必须非常小心,因为他们必须完全准确地进行翻译。”(完)

    --翻译:高虹 发稿:王燕焜

    ((路透中文新闻部: 86-10-66271288; 传真 86-10-66013858; chinese.newsdesk@thomsonreuters.com))

没有评论: